黄精网-黄精数字平台黄精网-黄精数字平台黄精网-黄精数字平台

大文豪苏轼为什么如此喜爱黄精?

苏轼,与其父苏洵、弟弟苏辙并称“三苏”,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,他的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

 

但鲜为人知的是,除诗、词、文、书、画外,苏轼还对道学造诣甚深,对道教养生功法更是情有独钟。

“幽人只采黄精去,不见春山鹿养茸”、“会须扫白发,不复用黄精”,他对黄精的推崇和喜爱,可从中窥见一斑。毕竟,道家服食黄精养生的历史源远流长。

道教饵食“黄精”的历史

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,早期的雏形叫神仙道,以服食黄精作为主要的饵药之一。

《道藏》一书记载,道门中人最早服食黄精的历史是在东汉时期,汉灵帝时淳于斟“服食胡麻黄精饵”。

汉末至北魏时期,道士张礼正“服黄精,颜色丁壮,常如年四十时”,隋末道士岑道原“常食黄精,时百余岁,肤若冰雪”……历代道士服食黄精蔚然成风,不胜枚举。

《续仙传》记载:“朱孺子……深慕仙道,常登山岭采黄精服饵,历十余年。”道家修士不仅亲自去野外采食,而且留种栽培,如魏朝道士王晖,“常种黄精于溪侧,则虎为之耕,豹为之耘”。

苏轼诗词中的黄精

据史记载,苏轼不仅对道学造诣甚深,更对道教养生功法情有独钟,并著有《养生论》、《阳丹阴炼》、《阴丹阳练》等,讲述自己养生、炼丹的认识和感受,认为经过适当的修炼,可以返老还童,得享长寿。

苏轼对黄精的喜爱,从诗作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——苏轼描写黄精的诗作多达十首,是著有黄精诗作最多的诗人之一。

《黄精鹿》中云“幽人只采黄精去,不见深山鹿养茸”,意思是那些幽居在此的人,只知道采摘黄精药草,却没有人看一眼深山里已经长成的鹿茸。将黄精与鹿茸对比,人们只采黄精,不采鹿茸,足以体现人们对黄精的喜爱和推崇。

《答周循州》中云“知君清俸难多辍,且觅黄精与疗饥”,可见古人已将黄精作为药食同源类食品之一,蕴含清廉者的品德,实为清廉者的山中珍馐,意义不凡。

“子美拾橡栗,黄精诳空肠”、“诗人空腹袋黄精,生事只看长柄械”,是对黄精饱腹的描述,古代民间广泛使用黄精,灾年可替代粮食。“会须扫白发,不复用黄精”、“扫白非黄精,轻身岂胡麻”则是对黄精功效的描述。

药食同源·黄精

黄精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,据《中国药典》2020版记载,黄精有补气养阴,健脾、润肺、益肾等功效。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,黄精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医药保健、食品、化妆品等领域。

博世康致力于开发黄精的药用和食用价值,为了做出品质上乘的黄精,博世康择址武陵山片区,打造约30000亩黄精种植基地,投资1亿元打造黄精产地初加工项目——新晃黄精城,并与湖南中医药大学、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等多所科研院所及专家深度合作,打造了以酒黄精、黄精枸杞原浆、黄精茶等为代表的系列黄精产品,重现中医药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。

从古至今,人们对于黄精的喜爱从未曾停止,有关黄精的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深入,千亿黄精市场蓬勃待发。相信在不远的未来,黄精将凭借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,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!

 

声明: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以普及黄精文化,助力黄精产业发展为宗旨。
若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及时进行处理。联系电话:15571595858,邮箱:1254385957@qq.com。
本网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!
黄精网-黄精数字平台 » 大文豪苏轼为什么如此喜爱黄精?

赞 () 打赏

相关推荐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